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欢迎您!
联系我们
  • 江苏省常熟市湖山路99号
  • dqxy@cslg.edu.cn
  • 0512-52251584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工作 > 专业设置 > 正文

电气类(中外合作办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来源:本站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01-04浏览次数:

 

我校与德国米特韦达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教育项目(以下简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经过教育部批准(教外综函【201249号),于2013年开始招生,纳入江苏省本科二批统招计划。 本项目学制为4.5年,1-3年级在本校就读,所修课程全部合格且通过德方语言测试,赴德方大学就读1.5年。完成国内3年和德国1.5年两阶段培养,考核合格,可获得我校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和德方大学的学位证书。

1.培养目标

本专业针对电气工程、自动控制与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培养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电气工程基础、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学生具有较强的德语交流能力,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工程设计、制造开发、运行维护、工程管理、国际技术合作等领域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5年后学生:

1)掌握现代供配电技术、电气控制集成系统、电气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网络与通信、智能配电网、机械基础、行业技术标准等工程技术基础,能够综合应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知识的集成、融合及创新能力。(知识运用)

2)具备在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技术管理和知识创新的综合能力。掌握电气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工程设计与实施、工程项目运行维护与管理的基本技能;能够提出设计或开发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案,并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考虑经济、环境、社会、政治、伦理、健康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工程能力)

3)具有扎实的工程科学基础、较高的人文科学素质、宽广的专业知识、持续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综合素质)  

4)具备持续学习、自我发展能力,了解电气行业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适应电气工程领域技术的发展以及职业发展的变化。 (职业发展)  

2.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供配电系统、电气控制集成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1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物理知识和数学抽象、计算、建模知识及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用于工程问题的分析、建模和求解;

1.2具备供配电系统、电气控制集成系统开发所需的机械、电路等工程原理知识,能够用来识别和分析机械部件、电路与信号等相关问题;

1.3具备计算机应用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够用于供配电系统、电气控制集成系统的软件开发;

1.4具备电子系统工程知识,能够用于供配电系统、电气控制集成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开发;

1.5能够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用于描述代供配电系统、电气控制集成系统的原理;

1.6理解系统的概念及其在电气工程领域的体现,能对供配电系统、电气控制集成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

2、问题分析:能够对供配电系统、电气控制集成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应用数学、物理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系统的方案分析、可行性研究,并通过文献研究等方法提出初步设计方案。

2.1能运用数学、物理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供配电系统、电气控制集成系统的关键环节,识别和判断其影响因素和参数;

2.2能对供配电系统、电气控制集成系统的单元、部件结构与原理进行分析,并得到有效结论;

2.3通过文献研究,能够分析供配电系统、电气控制集成系统的技术方案的优劣、合理性和可行性,并获得有效结论;

2.4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指标要求,运用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获得初步解决方案,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并能正确表达。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3.1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或设计目标进行需求分析,确定具体方案,包括硬件架构和软件模块,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2能够通过建模仿真进行元器件参数计算和工艺需求分析,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硬件电路,并以图纸或实物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3.3能够将单元部件进行系统集成,设计满足多种技术因素制约条件的电气控制系统,能够用图纸、报告、计算机仿真或实物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3.4能够设计供配电系统、电气控制集成系统开发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具体方案,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供配电系统、电气控制集成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掌握基本实验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实验方案,搭建实验系统,进行实验验证;

4.2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专业理论对电气控制系统开发或集成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 设计仿真或实验方案,安全地开展实验,正确采集和记录数据,并确认数据的可重复性;

4.3能够对供配电系统、电气控制集成系统开发实践过程中的数据或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为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撑。

5、使用现代工具:在解决供配电系统、电气控制集成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现代仪器仪表、系统仿真与设计软件等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效果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能够使用相关的网络工具、文献数据库等信息技术工具,检索并筛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相关研究资料;

5.2能够选择恰当的电气元件、电气工程工具软件用于FPGA、电子电路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制作和调试;

5.3能够运用适当的现代工程工具进行仿真,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模拟与预测,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气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熟悉电气工程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6.2了解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具有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的经历;

6.3能识别、分析和客观评价电气工程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7.2能针对实际电气工程项目,分析其资源利用效率、安全防范措施和社会效益,评价其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3熟悉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理解电气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职责。

8.1尊重生命,关爱他人,主张正义,诚信守则,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

8.2了解国情,维护国家利益,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感;

8.3理解电气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能主动与其他学科的成员合作开展工作,能独立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

9.2能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能倾听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

9.3能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责任。

10、沟通:能够就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掌握一门外语应能用于沟通;

10.2能够就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10.3了解国际本行业发展动态,关注本专业国际热点问题。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经济决策的整体框架;理解工程项目的时间及成本管理、质量及风险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并应用于多学科环境的工程实践中;

11.2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安全管理。

12、终身学习: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电气工程及其相关领域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1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了解拓展知识和能力的途径;

12.3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自主学习,适应发展。

3.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4.5

修业年限:4.5-8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4.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电机与拖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自动控制原理 电力电子技术

5.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胜任企业的电气技术岗位,能在电气控制、电力传动、生产自动化和供电系统从事管理决策、系统分析、运行维护、技术开发和集成等工作,到德资企业工作具有一定优势。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湖山路99号(东南校区)    邮编:215500 电话:0512-52251584 传真:0512-52251584
    Copyright  ©  2016  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版权所有
    技术QQ:457670135